追鹰日记 豆瓣「追鹰日记解析治愈童年创伤重启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追鹰日记》上映于2018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卢卡斯与名叫亚伯的小鹰之间彼此治愈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卢卡斯与小鹰亚伯之间彼此治愈的过程,引发我对“第二次机会”的一些思考。“第二次机会”在两个角色的生命历程当中,不仅帮助彼此走出童年创伤,对生命与爱也有了新的认识。一开始我是被影片中绝美的阿尔卑斯山风光吸引,接着呈现的卢卡斯与小鹰亚伯的故事却让我发现治愈童年创伤的方法:治愈童年创伤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二次机会”。本文将解析影片中呈现的“第二次机会”,并总结治愈童年创伤的可行性方法。

影片中阿尔卑斯山绝美风光

01 什么是“第二次机会”?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的《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这本书分享了大量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的故事,数据显示75%的人都曾经历过童年创伤,包括父母离婚、亲人离世、酗酒或成瘾、家庭暴力、校园欺凌各种程度的虐待等等。这些带来创伤的经历被称为“起点故事”。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二次机会”是相对于“起点故事”而言,“起点故事”之后经历的一切能给治愈创伤带来转机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重启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75%的人都曾经历过童年创伤

02 治愈卢卡斯与小鹰亚伯童年创伤的“第二次机会”

《追鹰日记》这部耗时七年才拍摄完成的影片,素有阿尔卑斯山风光纪录片之称,每一帧画面都美出天际。而安静和谐的风光之下呈现的两个家庭故事底色却略带忧伤。一边是一对老鹰刚孵化两个雏鹰,哥哥该隐和弟弟亚伯。雄鹰在外觅食时不幸失事,原本和美的一家受到生存的挑战,最终哥哥该隐将弟弟亚伯推下悬崖。

哥哥该隐将弟弟亚伯推下悬崖

一边是卢卡斯因为年幼顽皮,意外引发火灾,妈妈为了救他,最终丧生火海。巨大的悲痛加上父亲对他的厌恶与忽视,彼此之间无法沟通交流,除了守林人丹泽尔偶尔光顾他们家之外,方圆几十里都没有第二户人家,这种压力无法排解,从此患上自闭症,不与人言。他能做的只有日复一日的躲在曾经发生火灾的旧房子里,靠着仅存的一张旧照片默默怀念自己的母亲。

卢卡斯靠着仅存的一张旧照片默默怀念自己的母亲

因自己失误酿成家庭惨剧是卢卡斯童年创伤的”起点故事“,这种痛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小鹰亚伯被亲人排挤跌落悬崖,生死攸关,“起点故事”也很糟糕。幸运的是,跌落悬崖的小鹰亚伯意外遇上了在山谷中玩耍的卢卡斯,改变彼此命运的“第二次机会”出现了,从此卢卡斯与小鹰亚伯开启了彼此治愈的旅程。

卢卡斯与小鹰亚伯相遇

卢卡斯成了小鹰唯一的依赖,在陪伴和训练小鹰成长的过程中,卢卡斯学会永不放弃希望。这种日复一日的抚育教养像极了卢卡斯小时候爸妈对他一样,这唤醒卢卡斯内心沉寂的希望与爱。加上守林人丹泽尔总能在卢卡斯与父亲陷入僵局时适时的周旋,在卢卡斯需要帮助时恰到好处的给予关怀支持,这填补了卢卡斯缺失的爱。小鹰亚伯与守林人丹泽尔都是卢卡斯的“第二次机会”。在这两股力量之下,卢卡斯的童年创伤得以治愈。

丹泽指引卢卡斯探索生命与爱

小鹰亚伯在卢卡斯悉心教导与训练下,学会了飞翔、捕猎,在与人类长期相处中,残酷的生死决斗法则被打破,最终与哥哥该隐和平共处。从某种意义来讲,卢卡斯也是小鹰亚伯治愈创伤,重启生命的“第二次机会” 。

丹泽教卢卡斯照顾小鹰

卢卡斯与小鹰亚伯互相陪伴

卢卡斯教会小鹰亚伯飞翔

小鹰亚伯最终与鹰王哥哥该隐和平共处

因人的际遇不同,经历会有很大差异,卢卡斯与小鹰亚伯意外的经历我们无法复制。但大多数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却可以通过身边常见的“第二次机会”走出来,重启人生。

03 治愈“超常者”童年创伤的“第二次机会”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将经历过童年创伤,但仍旧取得良好成就,实现命运重启的人称为“超常者”,在一般人看来,他们遭受的创伤不大可能复原,负面影响可能持续终生。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又像没有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一样,甚至超越了他们。

这一现象往往被社会学家们认为是因为他们自身具备了“复原力”,能够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甚至回归原状。但大多“超常者”在接受梅格·杰伊的访谈时,却并不觉得自己具有“复原力”,反而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比如时常感觉到孤独,觉得世界上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等。用他们的话来说,童年创伤更像是对他们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人生被早期的经历永远地改变。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这种改变大多发生在一个转折时期,尤其是在向成年人过渡的过程中,比如从未成年人变为成年人、从学生变为工人、从子女成为伴侣和父母等充满无限可能和变化的时期。

这段时期中的变数,构成了“超常者”的“第二次机会”。而那些变得更好的人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他们看到并抓住了“第二次机会”。

想要借助“第二次机会”重启生活,面临多样化的选择。梅格·杰伊列举了很多例子:

多数人如艾米丽、薇拉、玛莎和米歇尔利用自己的天赋,进入大学校园。不仅享受到热腾腾的饭菜、干净的床和免费的医疗护理,还可以结交新朋友和新导师,接触新思想,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的人通过加入宗教组织、部队或其他旨在完成某项使命的组织有的人选择逃离现有的生活,开启一段探索旅行

无一例外,这些“超常者”都是自发地选择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借助身边常见的“第二次机会”切断与过往的联系,才得以重启人生。

04 利用“第二次机会”,重启人生的方法论

无论是《追鹰日记》这部影片中卢卡斯与小鹰亚伯彼此治愈的故事,还是《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这本书中作者列举的真实案例,均揭示出同一现象:治愈童年创伤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二次机会”,借助由环境带来的“第二次机会”提供的新经历和新体验,达到重启人生的目的。落实到具体方法,有如下四步:

第一步 发现契机,重启生活

对于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来说,重启是一个机会,可以控制逆境的影响,重新扬帆出发,拥有全新的生活,但前提是拥有契机,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甚至创造。

童年创伤的本质是“过去总是存在”,即昨天发生的事情永远侵入今天的思想,那么将过去与现在分离,就是一种治愈创伤的有力措施。新的地方和新的经历可以让过去与现在分离,阻止我们回味过去。

影片中,卢卡斯去到守林人家里生活了一个暑假,正是这样的契机,让他与过去分离开来,得以重启生活。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契机大量存在。比如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换了一份新工作,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等,所有能与现在分离的事件都是生活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给予我们的机会。当它出现时,别犹豫,抓住它。新的经历和体验能帮助我们更快的重启生活。

第二步 生成新的情感记忆,重塑新的身份认同

神经学家约瑟夫·勒杜的一个观点:

情感记忆可能是永远的。它们如此强大,我们永远不会真正忘记它们;

我们只是用新的学习和新的情感记忆把它们挤出去。

守林人教卢卡斯训鹰术,渐渐让他转移注意力,他的专注放在了小鹰的成长上。这份新的经历让他产生新的情感记忆,渐渐将过去的伤痛挤出记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尤素福扎伊曾说:

没人逃得过悲伤、离别或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自己的另一种选择。

新的地方和新的经历能够让遭遇童年创伤的人做出另一种选择,但真正意义是塑造一个全新的身份,并对这个新身份产生认同。

卢卡斯在新生活里经历了很多新的第一次,在亚伯第一次学会飞翔,第一次出去独自觅食,第一次捕到猎物时那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激动、满足的体验中对自己的新身份获得了由衷的认同,他的生命才得以焕发新的活力生机。

第三步 理解彼此,回归亲密关系

影片最大的冲突在于卢卡斯与父亲的敌对关系。卢卡斯小时候引起的一场大火,不仅是自己失去母亲的痛也是父亲失去妻子的痛。父亲一直把这种敌对情绪隐忍,直到在以前生活的旧房子里面找到卢卡斯时,这种愤怒彻底爆发。而此时卢卡斯打算离开家乡去过新的生活,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与母亲告别。可在父亲眼里,卢卡斯是一个没有情感,冷血的动物,居然躲在这个让他不忍再回首的地方。愤怒的他拾起火柴,打算把这里再一次付之一炬。惊恐之中,卢卡斯逃了,东西散落一地,他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自己的父亲。就在火苗在地上窜起的时候,父亲看到散落在地上被烧掉一角的照片,那是仅存的一张,很多年前他们拍的全家福,母亲的手抚在卢卡斯的身上,宁静而安详。就在那一瞬间,父亲明白,原来卢卡斯并不是体会不到痛,而是这种痛,大的超出他的承受能力,父亲此时才明白,原来他的忽略导致卢卡斯没有求助的地方,只能在有妈妈气息的地方,独自忏悔,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助。

父亲与卢卡斯之间的冲突终于爆发

父亲理解了卢卡斯

父亲追了出去,在雨中抱回昏迷在地上的卢卡斯。影片没有交待彼此之间作了怎样的交流,但画面一转,几年之后,在雪地中,父子二人一人肩上背了一捆柴火。卢卡斯在雪地中跌倒,父亲连忙回头,卢卡斯说:“喂,我没事,你看,我很壮的”,这是影片中唯一一次卢卡斯对父亲的回应。

当他们走到小鹰亚伯经常出现的地方时,父亲很有默契的停下来陪卢卡斯一起等鹰的归来,不出一会,父亲瞪大眼睛,让卢卡斯赶紧举起手臂。是的,已成为天空之王的鹰亚伯回归了,卢卡斯和父亲的亲情也回归了。

影片中卢卡斯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亚伯和丹泽尔带来的“第二次机会”让他从童年创伤中走了出来,与父亲互相理解,得以重建父子亲密关系。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经历童年创伤的人,没有机会回归这种亲密关系。尽管开启了新的人生,但心中始终有一个秘密无法与人诉说。梅格·杰伊给出了终极解决办法:尽管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爱却是相通的。

第四步 爱的力量

人类史上有个为期最长的实验──哈佛大学的医生兼研究员阿伦·博克于1938年开始的“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为了发现“超级成功者”的秘密,这个实验选取的268名研究对象均为哈佛大学智力、体格、情感均健全的精英人群,最终,这 268人里确实涌现了不少成功人士,包括4个美国参议员,1个州长, 1个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但研究结果却令所有人意外,2015年11月,第四任负责此项目的主管、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绍项目研究成果时公布了“超级成功者”的秘密:智商不是决定性因素,爱的能力,人际关系的温暖程度,对生活的满意度,具有最大的影响。

在得出这个结论时,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那些曾感到被某个重要的人爱和关心的人,更有可能在成年后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并获得其他友爱的关系。爱可以有很多形式,除了父母,恋人、朋友、老师、祖父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都可以成为爱的源头。

当卢卡斯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取爱的时候,丹泽尔弥补了这份遗憾。这份由人际关系带来的情感联结,唤醒了卢卡斯最原始的爱。如果说爱能治病,可能听起来像陈词滥调,但爱也许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治愈之前的紧张和创伤。

写在最后:

对许多超常者而言,他们最伟大、往往也是最后一场的战斗,并不是世界上的善恶之争,而是内心里的善恶之争,因为美好的体验和不好的体验在我们的内心和思想中会争夺主导地位。这场争夺并不轻松。我们的大脑不一定能让美好的体验取得胜利,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去战斗。

大多数超常者已经经历了足够多的痛苦,打开心结从创伤里走出来真的很不容易,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一次新的相遇都是一个机会,不仅可以重新建立一段人际关系,还可以重塑我们的大脑和生活。如果你也曾在童年受过伤害,这部带有治愈功效的电影会给我们一定启示:发现那些能够带来良好改变的“第二次机会”并抓住它,也许任何一段新的人际关系都有可能导致我们再次受到伤害,也许创伤永远不会消失,但爱可以战胜恐惧。

故事的结局需要自己书写,愿你也能像卢卡斯一样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愿你能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

追鹰日记 豆瓣「追鹰日记解析治愈童年创伤重启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追鹰日记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怎样写?
就写写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呗。且,我还真不信你不知道观后感的意思。
那么你就是想找一篇,关于这个故事,被他人所想到的感悟、感慨喽!
当然,我恰好有一段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慨,喜欢与否,只在你。不过话说就算当初的你需要这段感慨,但,现在也没准儿,早已忘记了那个曾经不知道感慨,为何物的曾经的自己了吧。毕竟人总会成长的,不是吗?额,现在就开始了吗?是呀,我的感慨,开头就是,人总会成长......。
人从小到大,再到死亡,这就是人们的一生。
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岔路口,可选择却只有两种。一是放弃,一时踏进这个岔路口磨砺一番。
鹰本应当死亡的,而这个岔路口,使它得以存活。
而主人公,就是这个岔路口呗。
当然,而至于要主人公存活的岔路口?唉,就是主人公的妈妈呗。
而,这故事也或许就是说,人比动物的生存环境好多了,动物妈妈抛弃鹰,虽然不对。但,如果鹰无法生存,那么长痛不如短痛。
而人类的母亲,哪怕有再多的孩子,也不会要孩子死亡吧。当然,前提是不存在易子而食。否则,孩子又怎会存活?
是呀,绝境下的动物,与人类的母亲,应该都会选择相同的做法吧!只是人类的母亲更残忍些罢了。只因眼看着别人在吃着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唯恐饿死,也就只能吃着别人家的孩子。
唉,是呀,还不明白吗?这故事其实是告诉你我,在绝境时,作为比小孩与雏鹰,要大的多的大人与老鹰。他们都会选择必要的割舍。而你我这些小孩和小鹰,也不必记恨自己的父母双亲。只因,若有办法,谁会想要自己的孩子去死呢?
好了,自己的这段感慨,也就是这样了,再见。额,好吧,你我没有再见的可能了,因为这是虚拟的网络啊!就算真的再次相见了,但也只是在这虚拟网络罢了。额,说的好像我多想在现实世界见到你似的。咳咳,废话懒得再说了,就这样吧。
外加一句,如果觉得我的这段不是那么好,请别在意哈,毕竟时光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而你不也在每天的岁月流逝中渐渐地成长,长大了,不是吗?总而言之,现在的自己,也没准儿,已经写了很多很多的,关于任何故事的感慨了。因为,主人公为什么会救那个被哥哥淘汰的鹰呢?不就是想要它可以成为一只,可以生存的鹰嘛。而我,也只是说,感慨没啥难的。
是呀,心中所想,尽在笔下。
只因,眼观世间,才知对错。
咳咳,纠结对与错?不用了,想做便做,无谓对错,只因想之一字罢了。
当然,之所以说妈妈救了主人公,或许只是因为那一声卢卡斯吧。难怪主人公在那下雨天时,也在尝试过点火,只是没成功罢了。自己当然也在思考会不会是因为手上衣服上都是水,所以才点不着火,不过嘛!在看到这个故事中的那句,卢卡斯后,仿佛知道了点不着火的答案。
是呀,人类母亲救孩子,动物母亲却丢下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个故事实在讽刺动物的残忍,而人类比动物好多了吗?是呀,记住俩字,绝境。
易子而食是人类母亲的一个绝境,可,丢掉孩子的动物母亲,又未尝不是动物母亲的一个绝境啊!
好了,这次是真的不说了,再见。
外加一句,你觉得,救主人公的真的说妈妈吗?呵呵,别误会,我说的不是在否认母亲的伟大,只是在说,所以长辈,都会在晚辈需要时,拼尽全力。但,如果真的到了绝境,那么长辈也会变得比动物更残忍!因为至少动物的母亲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不是吗?好吧,或许又会动物的母亲会选择吃掉自己的孩子吧。毕竟选择不是自己孩子的动物,也只是因为仍没有到吃自己孩子的绝境罢了。
所以呀,原来,人类和动物一般残忍,而唯一不同就是,人类会把可能的绝境,渐渐地缩小到,忽略不计。
等等,这个故事难道是在说,要你我珍惜每一口食物,因为它或许就是自己没有被父母吃掉,且自己没有吃掉自己孩子的唯一理由!!!
靠靠靠,竟然被我理解成了恐怖片的节奏了,哎,我也是够了。不过也是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你我需要铭记,记着这份食物的来之不易啊!
啊,袁隆平老爷爷,感谢您赐给我们,这每一口的食物,当然,除却袁隆平老爷爷,也应当有更多的,那些关于造就食物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可,恕我直言,自己也就只记住了一个姓袁的老爷爷。
是呀,谢谢爷爷奶奶们的各种食物,因为正是你们的食物,是我们远离了易子而食,单凭这个,你我也得感谢袁隆平老爷爷,以及众多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地伟大啊。毕竟,你就真的以为父母亲,吃着交换来的孩子的肉时,就真的那么高兴与快乐吗?
好了,这次是真的不说了,尽管我真心的知道,貌似跑题了?不过也应该还好啊!毕竟这就是我在看了《追鹰日记》这个故事的感慨啊。

追鹰日记 豆瓣「追鹰日记解析治愈童年创伤重启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电影《追鹰日记》有感

故事很老套,但是不能不提的男主之一的让雷诺,以及这部影片是导演花了六年时间,在阿尔卑斯山中拍摄而成。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同学们,应该都对片中的男主印象深刻吧?当然,小女孩的表演也很出彩。他就是让雷诺,法国著名的男演员,而且喜欢看电影的亲,在很多法国电影里都曾看到过他的身影。

阿尔卑斯山的美景,相信很多人都被其折服。这部影片如果仅仅从拍摄的角度,无疑媲美《人与自然》和BBC的纪录片。

很早前,常常被国外纪录片所震撼。因为,很多经典的片子,都是历经数年或者几十年才拍摄而成。比如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历时好几年,才拍摄完成。而BBC的 《 人生七年》(人文类的纪录片),则是历时了半个多世纪,导演班子都换了几茬,才最终完整呈现出社会阶层对一个人的影响。

最后,特别推荐这部影片,如果你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的话,将会被它感动和震撼!尤其影片的最后几副画面,鹰王亚伯也成为父亲,哺育嗷嗷待哺的幼鹰,像极了韩国电影《秋去春去又一春》片尾的画面。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生死轮回之中,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生命面前,一切平等。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楚庄王问鼎中原后为何不趁势灭周呢「楚庄王问鼎中原后为何不趁势灭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