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机友们小时候,有没有对着“我的电脑”的界面沉思过这么个问题:
电脑有C盘、D盘F盘还有G盘,为什么就没有A盘和B盘呢?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带着求知欲认认真真搜索过。
结果发现,网友们关于这个问题纷纷化身谜语人,闭口不谈究竟是为什么没有A、B盘。
机哥最后倒是发现了原由,竟是怕暴露了年龄。
所以,这A、B盘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嘿嘿,机哥今天就要给大家解开这个“都市传说”。我们要从早期的电脑开始说起了。
最早的时候电脑是纯硬件,只空有一个躯体。
系统需要一个“容器”装着,这个“容器”就是软盘驱动器(软驱)。
(IBM 23FD:世界上第一块商用软盘)
总结一句话就是:电脑就是个空壳,插入什么系统软驱就运行什么系统。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手机可以插一张盘运行安卓,再换一张盘运行iOS,真的是爽歪歪~
可那个时候系统可没这么好玩,当时主要搭载的是DOS系统,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输入命令符实现的。
既然是作为电脑的系统盘及第一个接入盘,命名为A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但软盘的质量很差,尤其是频繁的写入就更容易损坏。所以不少人会将A盘设置成“只读不写”,以防止损坏系统文件。
当时还没有储存空间之说。如果像上边那样操作的话,一旦重启就是新电脑了。
试着想一下,机哥码字码了一整天,结果突然停电关机,就什么都没有了。
随着电脑承载的任务越来越多,文件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文件丢失谁也不敢做冤大头。
这时候人们就想到用个设备存储文件数据,这样即使停电关机也不用从头再来。
八弟:我知道,于是U盘就诞生了~
咳咳,离U盘出生还有20年呢。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再加一个软盘就好了,平时它就一直跟电脑连在一起。
它用于储存工作以及文件数据,这样就可以在下一次开机时继续完成之前的工作,还可以独立取出和别人读写数据。
既然是第二个软盘,叫B盘也不过分吧?
时间便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夕。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设备:
这时,双软盘已经成为了主流配置。我们可以看到Apple II有两个读取槽,这就是一个读A盘一个读B盘的。
机哥顺带说一下,1979年的时候,一张软盘的储存空间也不过875KB。
再看看现在,软盘连一张普通照片都存不进...
有的机友可能就会问了:A盘和B盘都来了,啥时候来C盘呀?
诶,这不来了吗~
C盘的说法,其实是伴随硬盘的出现而出现的。
1983年,IBM发布了第一款带「硬盘」的个人电脑:IBM-XT。
这台电脑的地位之显赫,IBM将其命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的英文缩写“PC”,成为未来40年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IBM-XT:个人电脑PC的开创者)
说到配置啊,在当年也是称之为机皇~搭载Intel的8088,内存128–640KB,硬盘为10MB。
足足10MB呀,这比起软盘几百KB可真的是“良心”多了。
存储空间得到暴涨,因此,硬盘对于软盘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更别提后来随着硬盘的不断发展,直接干到了几百GB,甚至1TB,妥妥的秒杀软盘啊。
呐,既然在此之前,A和B两个字母都已经被“征用”了,硬盘就顺理成章叫C盘了。
但这只是形成了A、B、C三盘合璧的情景,那为什么后来A和B不见了呢?
别急,咱们现在区分一下ABC三个盘各自的任务哈:
A盘负责装操作系统;B盘做文件储存以及和交换数据的设备;C盘用于储存稳定的文件数据。
随着C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微软醒目了:反正硬盘都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软盘呢?
微软直接把系统默认装在了C盘,所有目录的默认保存路径也就随之转移到了C盘。软盘的作用开始削弱。
随着系统盘的更改,软盘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在这个过程中,光盘和U盘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软盘的消失。
(比尔盖茨与光盘)
小小的一张光盘可以装下比尔盖茨身下33万张纸的内容。一张光盘的储存空间可以很轻易的达到数百MB。
相信机友们小时候都用过光碟吧?几百MB的空间可以存电影、存游戏。像软盘可就做不到这点了。
机哥说是**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不过分吧~
而再后来出现的USB闪存盘(U盘),它做到了随时可读可写。
不仅储存空间达到软盘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体积还更小,可以像个钥匙一样装在口袋里。
电脑厂家更希望推广USB口,这不光是因为U盘本身足够优秀,而是取消了硕大的软盘槽,电脑可以轻便简约不少。
可以说,硬盘、光盘、U盘三者的出现和普及,直接干掉了软盘。
但是,软盘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吗?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在电脑上见到A、B盘,生活中很难见到有人拿软盘来存东西,但是,机哥要说但是了,其实软盘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
我们现在还能在某宝、某鱼等平台上还能搜到软盘呢。
令很多网友没想到的是,现在这些软盘,竟然被05后、10后当做是Word文档保存按钮的手办。
因为啊,现在我们电脑里的保存按钮,还是软盘的样子。
也算是人类科技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小彩蛋了~
不仅如此,微软也是为了向计算机历史致敬,即便是在最新的Windows 11里也还是保留了A、B软盘的名位,依旧是以C盘作为初始盘。
它们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这看不见的名位,就是它们存在的证明。
电脑里为什么只有C盘,D盘,A,B去哪了
在计算机刚诞生的年代,那时候的电脑没有硬盘和光驱,人们把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软盘上,而启动电脑主要靠软驱。因此,一台电脑常常会安装两个软驱,即3.5英寸和5.25英寸的两个软驱,分别被定义为A盘和B 盘。有了硬盘之后,A.、B盘的位置被占据,所以它只能按顺序占据C盘以后的盘符了。如果对硬盘进行分区或者安装多个硬盘,盘符就依次向后顺延为D盘、E盘、F盘……如今,软盘渐渐被淘汰,A盘被U盘所代替,B盘更是早早的被淘汰掉了,所以通常人们只能在电脑中看到C盘及以后的盘符。
引用自少年不流氓
为什么电脑只有C盘,A盘B盘去哪儿了你知道吗?
每次打开【我的电脑】
我都有一个困惑!
为什么硬盘是从C盘开始的?
如果按照分区的话
就会按照D、E、F的顺序分下去
而且按照常理
英文字母是从A开始
那么问题就来了
A盘和B盘是什么东西呢?
它们到底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可能要从计算机的历史说起
其实AB盘一直是有的。
在早期的DOS时代
PC机的存储设备并没有什么光驱、U盘等。
那个年代的pc用户都知道
当时存储设备主要靠软盘
而软盘分两种一个是5寸的大软盘
另一种是3.5寸的小软盘
当然对应的是5寸软盘驱动器
和3.5寸软盘驱动器。
当时,计算机一般配有两个软磁盘驱动器分别称为“A驱动器”和“B驱动器”
插在其中的软磁盘分别称为“A盘”和“B盘”
A和B分别是A盘和B盘的盘符。
因为发明现代PC的歪果仁自然而然的就想到
用英文字母表首字母A、B来表示
软盘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软盘与软盘之间的拷贝。
其中,A盘是给3.5英寸软盘预留的
而B盘是给5.2英寸软盘预留的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两个软驱已经没有意义了
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硬盘
已经完全取代了它们
随着现在的硬盘越来越大为提高效率、方便管理
人们将其分为C、D、E、F、G盘等
但这仅仅是分区而已
本质上还是一个盘。
所以,C、D、E、F、G盘代表着硬盘
而AB盘则是软盘
如今软驱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存储按钮仍使用软盘作为图标
而系统特意空出来的A盘、B盘
仿佛是在向人类的计算机发展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