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你用手机的时间是增加了还是缩短了?
对于我来说,这段在家里远程办公时期,手机已经无所谓按时充电,网络流量,甚至有时都忘了交话费,毕竟在家里有无限的网络供应,想充电随时都可以充。而工作情况和社交关系,我在家里都是用电脑解决的。
这让我产生一种感觉,疫情正在让我们远离手机,更多拥抱 PC 互联网。
要进一步来说这件事,不妨先看看正处于「震中」的美国互联网情况。随着美国隔离状况越来越普遍,互联网流量来源也确实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根据调研机构 SimilarWeb 和 Apptopia 的数据显示,随着疫情在美国变得越来越严重,隔离在家的美国人变得越来越多,互联网线上娱乐的需求正在显著增加。
人们开始更多的使用 Youtube 和 Netflix 这样的线上视频服务,并更多采用 Facebook 来进行社交联系。
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 PC 互联网的衰落是一个大潮,人们开始主要在手机上通过应用来消费内容而非电脑。而现在来看,电脑带来的网站流量已经出现了明显抬头的现象。
从 1 月 21 日的平均值到 3 月 24 日的平均值来看,Facebook 网站的流量增长了 27%,Netflix 增长了 16%,Youtube 增长了 15.3%,注意这里是网页端流量的增长。
与之相对的,移动端流量变化却没有多大起色,Facebook 应用端流量增长 1.1%,Netflix 增长 0.3%,Youtube 甚至还下降了 4.5%。
从时间数据来看,美国人在移动端应用的使用几乎没有增长,更可能的情况是把之前用于出门的时间换成了用电脑浏览网站的时间。
根据调研机构 StatCounter 的统计,在 2016 年 10 月的时候,全球移动端流量就已经超越了 PC 端流量。爱立信在当年还发布了预测报告,预言到 2022 年时全球将会有九成的流量来自移动端。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特殊的现象。
为什么用手机少了,电脑多了如果我们从直觉上出发,因为疫情原因被隔离在家时,应该是玩手机的时间变得更多了,在家里可以更懒惰,更无节制的去玩手机,摸一会鱼也不容易被发现,可以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可以坐在地毯上玩手机,更可以赖床不起玩手机。
但统计数据证明,移动端的流量并没有明显增长,此消彼长之下甚至可以说,疫情正在让我们远离手机。
看来,即便闲暇的时间变多,人类并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玩手机。况且,某些原本是手机主场的场景还受到了疫情限制,比如通勤。
隔离让通勤这一行为消失,随之而来的还有通勤路上的内容消费模式,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挤地铁途中看手机是很多人每天一早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而在隔离状态下对于移动端应用使用频率显然是一个打击。
与之相对,电脑的启动有了更多的需求场景。
远程办公或许是这一因素最大的驱动力,虽然很多人被隔离在家了,但依然需要每天进行远程办公,而远程办公几乎是一个打开电脑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即便你在家里,但使用电脑的时间并不会显著减少,而这个时候电脑显示器的大尺寸就逐渐显出了优势。
尺寸优势在消化更高信息密度上有着天然优势,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远程会议,或者进行阅读和娱乐,大尺寸屏幕的物理优势总能带来更多愉悦感。
另一方面这也显出出了工作模式的变化,在平时,上班和下班意味着工作状态的开始和结束,回到家以后很多人并不想再次打开电脑,而是选择电视或者手机进行休闲娱乐内容。
还有一个典型感受关于「碎片时间」的变化。很多人觉得在家办公是碎片时间增加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其实是「碎片时间」更容易按需分配,甚至可以说是减少了。
比如以往在通勤途中除了前面说的新闻需求外,很多人也会选择打上几盘手游,通过碎片时间来满足游戏需求。但是宅在之后时间不再受到环境限制,加上社交需求的被迫降低,很多人都选择了用整块的时间进行打游戏,无论是 Steam 还是主机游戏时间都出现了增长。
同样受益的还有直播网站,比如 Twitch 这样的游戏直播网站,在美国疫情逐渐变严重的这期间增长了 20%,不过与之相对的是随着体育赛事的减少和停赛,自 1 月下旬以来,像 ESPN 这样的体育网站流量出现急剧下降。
另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通过网站来获取更多新闻,过去一个月,《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网站流量均增长了 50% 以上。人们变得更爱看网页新闻来即使更新当前的最新消息。
只是特殊时期的一次「回光返照」不过有一件事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 PC 互联网的「复兴」只是一次回光返照,是在特殊时期下发生的特殊情况,随着之后各国疫情好转和复工,人们又会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回到家之后仍然会懒的再去开电脑。
比如从我个人来说,目前我使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在家中使用远程办公的这两个月,甚至养成了连着电源整日整夜都不会关闭的习惯,为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刻进入办公状态。
而若是办公室,一定会早上对常用的那台 Mac mini 开机,下班的时候关机。而回到家后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就不会再开电脑,即便有一些工作沟通也可以使用手机完成。
对我而言,远程办公这种不用坐班的状态很像一个自由职业者,就是工作和个人时间变得没有那么多界限,一天中任意的时间都以进行工作,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小憩一会,时间划分上更加自由。
而在平时,则会感受到整个城市向前的齿轮,比如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存在,都在提醒着个人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的状态转换,整个生活习惯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或许就在不久之后,我又会变成之前回家抱着玩手机,电脑在吃灰的日子。
为什么现在学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啦?学这个真的发展好吗?
计算机好找工作;计算机需求大;计算机见效快;计算机收入高……这些都是结果和现象,我想试着写写本质原因。
拿历史上的发明相比拟,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跟火枪的出现类比:火枪的伟大跟冷兵器比在于什么?
在于改变士兵的攻击输出方式:从依赖体能,变成了依赖化学能。
再厉害的人,体能也是有一个上限的。英格兰的长弓手大概是远距离攻击的极限,假设存在李元霸这等神人,最多也就是一锤子下去400斤、800斤的力道,就算1500斤又如何?
因为化学能是没有上限的。100个李元霸也挡不住一颗炸弹。
火枪突破了体能,计算机突破了人类的智力上限——无论是理解力还是记忆力还是计算力。从计算机以后,人类是否聪明会慢慢地并不决定于其头脑的真正强度,而决定于他(她)是否会操作和理解计算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再聪明的人,终其一生计算的能力,可能不如普通计算机的几秒,还要考虑到计算机绝对不会犯错;
再好记忆力的人,记忆容量绝对也比不上一个普通的手机;
分析能力再强的人,最多也就同时处理和考虑几十个因素,机器学习系统轻松几千几万;
而且,计算机出现不过70年,也不过是最近30年才大火。有人看过三十年战争时期的火枪兵对射么?那感人的命中率和发射速度简直笑掉大牙,但后人看21世纪初的计算机,可能就像我们看三十年战争时期的火枪一样。
因为这种智力上限被突破,导致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籍不需要慢慢一页一页看了,Index和Search出现,相当于所有的书籍和知识变成了随手可得的知识碎片;
围棋定式没有用了,因为理论和现实上,所有的定式都可以被计算机探索出来,人类几千年的积累在计算机面前毫无意义了;
很多工作和职业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会在之后几十至几百年间完全被计算机取代;绝大多数机械重复的工作,计算机都做得比人类好百倍,成本却更低;
觉得我说得太抽象了吗?举一个长例子结束:
你是老板,开一家婚姻介绍所,你想提高两个人配对成功的几率。
在当代,正确的做法是拿一些数据,分析配对成功的两个人的特质,比如家境、喜好、出身、职业等,大概总共20个特质;然后去用问卷调查未婚人员,最看重哪些因素。然后去广告宣传自己公司,来了客户人工筛选可能合适的匹配对象,最后追踪结果,成了的收费。这种模式可能存在几百年了。
如果是一个纯计算机的理想时代呢?
特质(Feature)是可以不断增加的,人工时代特质超过20个基本上没人会理得清了,但计算机时代可以成千上万。比如一个人昨天吃了什么,他(她)的名字,他(她)前7天出现的地点,他(她)基因序列(假设可以合法获得),他(她)的每一项支出(假设可以合法获得)……
这几千个上万个看似无厘头的特质,收集起来,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功配对的,然后用机器学习算法去训练产生模型,对新用户使用模型,便可以精准地找出分数最高、可能性最高的潜在配偶排名。
副产品还有这几千上万特质的重要性(Importance),绝大多数都是零或是接近零,但你会有些惊人的发现,比如两个人的姓的Edit Distance为0时会有不小的负面作用,你才想起来,因为很多中国人是信奉“同姓不婚”的。你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社会规律。
于是你裁掉了心理系发传单的, 裁掉了学文科出身的红娘,裁掉了学商业分析写报告的分析人员,裁掉了广告策划因为online的广告实在太容易设计了甚至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模板,裁掉了前台因为迎接客户的是计算机,裁掉了你自己的司机因为都是无人驾驶,裁掉了扫地的本地人因为机器帮你扫地清洗,等等。
你雇佣了更多的机器学习专家研究算法和模型,雇佣了更多的数据工程师保证数据的有效和稳定,雇佣了更多的软件工程师来开发前后端,雇佣了更多的运维人员防止服务器崩掉等等,雇佣更多的管理人员去管工程师,等。
你赚了钱,然后就把婚介所开遍了全世界。你发现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师人员,比如有的国家允许娶好几个妻子,于是“现在有几个妻子”这个新Feature还得加,还要重新训练模型、评估、校正;你发现有些信息在很多国家没法获得,要去找替代的;你发现工业界又新研究出了更好的算法;你还发现了跨国婚姻使得这些因素变得更复杂了。
几十年过去了,你老了,死了。公司被儿子继承了。儿子也老了的时候,70年过去了。
那时候,可能已经有5万个Feature来描述一个人,平台对接着几百个政府和商业数据源甚至昨天这人是否超速都知道;数据库里有几十亿人的配对信息,包括他们结婚后一直到死亡的追踪。婚介所不仅仅是让人挑选对象,甚至可以给出预测跟每一个人结婚后过得如何、是穷是富了。
那时候,你的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了庞然大物。旗下几十个分公司,有的分公司还做Escort和找Sugar Daddy的服务,你从小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的儿子振振有词:“老爸太古板,做生意不行。婚姻本来就是长期的XX,我也想做短期的婚姻服务啊!”,收集了过多的数据,你儿子甚至开发出了相应的指数(Index),像做股票交易那样。有的分公司对接着订婚、婚礼、仪式、旅行、买房置业、婚姻咨询、离婚、分割财产等一条龙服务。有的分公司是被收购的,是某些视频网站,可以根据视频浏览记录和时间,来分析客户理想中的女性或是男性形象。
你和你儿子,一辈子没学过计算机,也不会写一行代码。可是,你安插在公司里的亲戚因为实在不懂技术被人糊弄,你只能用职业的管理人员;你儿子为了能听懂各种报告,不得不或多或少的学习一些头疼的数据和计算机名词,反正老板再笨,下属也是肯认真全力解释的。
你说,计算机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