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二十条解读重磅发布会全文来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

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

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先生;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先生;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先生;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女士;

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本次调整和优化防控政策的原因和主要考虑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面强调优化和调整并不意味着放松?在现在的情况下,调整和优化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是否会造成疫情更难控制的情况?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感谢您的提问。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我们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我们要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还有我们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我们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来优化和调整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总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我们在疫苗的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势来调整优化我们的防控举措,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可以说,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谢谢。

新华社记者

二十条优化措施社会关注度非常高,能否请详细解读一下这次优化调整措施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昨天我们把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我根据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调整。比如说,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我们原来的“7 3”是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 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今年6月28号正式发布,第九版实际上是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元月8号的时候,奥密克戎开始在我们国家开始流行,元月份制定出来以后,我们开始制定,到3月份有一个雏形,4月5号到5月5号期间,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对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当时在我们国家流行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当时试点结果是这样的情况,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九版是“7 3”。6月28号发布以后,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们国家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 3”。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14天,后来变成“14 7”,后来是“7 3”,现在是“5 3”,是这样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 3”。

第二个大家特别关注的是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第三个是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大家知道从武汉以来,风险区划定一直在调整,比如原来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在第八版的时候叫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第九版就统一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我们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我们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另外,大家还关注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我们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他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我就给大家解释这几个,其实我们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7 3”改成“5 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网上热议货车司机在各地受到不同程度“层层加码”的影响,导致了通行不畅或权益受到侵犯。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请问对此有何政策举措?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

谢谢你的提问。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等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我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坚持日周月调度,一事一协调解决不通不畅问题,对问题突出省份进行督办和通报,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办转办,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强交通运输服务支撑。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印发的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督促各地实施精准通行管控政策,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车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我们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加强动态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及时对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进行研判分析,聚焦突出矛盾,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这里我再提示两点:一是请广大货车司机朋友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二是在运输途中如遇到过度通行管控和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请拨打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292831,或各省应急运输保障电话,我们将一事一协调及时解决。谢谢。

光明日报社记者

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指导和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确保地方不出现放松防控不负责任的情况,又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度防控?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说,优化制定政策是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优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所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推动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这在既往的九版防控方案和九版诊疗方案落实过程中,我们也是一以贯之去执行和推动的。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考虑:

一是要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昨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孙春兰副总理在会上就二十条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解读,另外也对落实二十条措施,向各级疫情防控的领导机关、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要带头掌握。这就是我们推动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地实施的第一步,也是贯彻落实前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优化措施二十条的一项工作安排。

二是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二十条措施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也对第九版方案在很多地方作出了优化和调整,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各级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掌握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今天下午,国家疾控局已经安排了相应的视频培训会,在国家层面紧锣密鼓地推动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原原本本的理解、吃透,在各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只有群众参与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支持。另外,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四是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所以在这里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我们形成合力,形成更多的共识,来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能够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们看到二十条优化政策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是如何考虑的?相关的依据是什么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结合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发展变化,以及新冠病毒一些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统筹我国外防输入以及国际往来,便利人员往来,根据前期我们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评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的评估结果,在严防外防输入的情况下,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以及核酸检测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我们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三是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四是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

以上就是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做的四个方面的优化调整,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二十条措施中提到,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保证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请问在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保供方面有何具体措施?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

安宝军

感谢你的提问。商务部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全力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协调跨区域物资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指导各地设立市场保供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和应急保供“同部署、同落实”,统筹协调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组织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与生产养殖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货源供应;制定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专门预案,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维护保供主体有序运转。指导地方督促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场所,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科学精准做好自身防疫。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要做足前期准备,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做到人员、设施、车辆、物资平稳转换,维护保供主体能够有序运转。

三是强化物流配送保障。指导地方建立完善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名单内企业经营、车辆通行和人员到岗,也要为外地保供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在封控区域,合理设置物资接驳站、固定接收点,加强人员配备,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根据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需求,要制定相应的保供方案,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四是做好区域联保联供。商务部将根据地方需要,加强跨区域联保联供协调,帮助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指导地方要统筹好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采取及时投放、定向投放的方式来增加市场供应。要求各地全面掌握本地生活必需品的货源主渠道,并与周边地区、主产区加强“多方帮一方”的互助互保合作,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开展应急调运支援。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想问一下关于当前的疫情。请问,目前内地疫情防控重点难点是哪些方面?实施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之后,如何去采取一些果断、坚决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蔓延的态势?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国际疫情形势错综复杂,对于防控的重点仍然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集中的大城市的疫情防控,难点是这些措施怎么样落实好,把各项防控措施能够做实做细、落实到位,这是重点和难点。对于怎样坚决果断控制疫情,有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常态化监测预警,提升整个新冠疫情监测的敏感度,要进一步落实好“四早”,加强对于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切实做到风险人员的早发现和早管控。二是要完善当地的应急处置体系,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以后,措施要果断、快速。对于特大城市和重点城市,要更加突出精细、精准、高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加强防控指挥体系的建设,细化操作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高效运转,这样就能够发现早、处置快,就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三是要做好储备,第九版防控方案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做到核酸检测力量、流调力量、隔离资源以及对流动人员管理的“四个统筹”,只有有备才能做到无患。做好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医疗救治能力的储备。最后,要持续打造强大的社区治理防线,将城市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城乡社区,提前掌握、动员区域党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力量,要提前做好疫情防控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真正发生疫情以后,动用这些力量,能够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处置,做好疫情防控。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在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当中还看到,其中提到要加强对隔离封控人员的服务保障,并且还提到说要求坚持首诊负责制和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并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拒诊,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具体落实上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隔离封控人员,他们的正常就医应该如何保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您的提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个执政理念不仅仅是要贯穿在疫情防控的具体过程当中,也要体现在我们日常诊疗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当中,所以一方面“疫情要防住”,但是老百姓日常的诊疗需要,也要给予相应的安排,做出积极的回应,不能够因为疫情防控的理由推诿、拒收患者。对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可以区分这么几类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安排。

一是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区、村庄,也就是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在高风险地区的这些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比如有哪些高龄老人,有哪些人是合并基础性疾病,小区、村庄当中有没有孕产妇,有没有一些需要进行持续照料的透析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底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的就诊做出相应的安排。在这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说在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过安排黄码医院,也就是对于风险人员就诊有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各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关键就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对这些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台账,对他们的需求要随时做出响应,特别是看病就诊方面,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二是更加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本身疫情防控工作。医疗机构是接诊患者的,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具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去就诊,这样的环境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对于患者到访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杀。但是,医疗机构发生这样的情况以后,不能简单的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还是要讲究科学精准,要进行风险研判和评估。一旦做完了终末消杀,评估这些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管控,应该在第一时间恢复这些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够说因为有阳性感染者到访,就持续关闭、关闭很多的科室,关闭很长的时间,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看病就诊的机会和服务安排的问题。

三是要对一些重点人群做出更加精细的安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要把服务工作做的更细、更加具体。对于辖区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孕妇,还有一些需要持续放化疗、透析的患者,都应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了解他们的状况。另外,对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用药需求,不能因为疫情中断药品供应,这样也能够使得这些慢性病患者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得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四是进一步充实院前医疗急救力量。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车辆、充分的人员,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针对所有情况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急诊需求,应该保证相应的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

五是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之后,密接人员将作为重点风险人员进行隔离管理,进入到集中隔离点虽然新的方案缩短了时间,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为“5天集中隔离管理 3天居家隔离管理”,在隔离点上的这段时间,可能也会遇到一些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和情况,这就要求集中隔离点要及时了解和排查处于集中隔离状态的人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基础疾病。另外,在每天的健康监测过程当中,除了要了解他们的体温、核酸状态以外,也要了解他们有哪些身体方面的不适应,要及时做出医疗服务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一旦搞成重症以后再送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的难度也会加大。

对于这五种场景下老百姓的医疗服务和就诊安排,都应该及时的关注和给出相应的安排,使得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保障好居民看病就诊和用药的基本需求。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优化防控的这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谢谢您的提问。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3年的时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方案。我们的第一版是2020年元月15号出的,第二版是元月20号,第三版是元月28号,光元月份就出了3个版本。第四版是2月6号,第五版是2月21号,第六版是3月7号,第七版是9月11号,第八版是2021年5月11号,第九版是今年6月28号。

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实际上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在进行动态调整。病毒在变,我们对病毒的特点和疾病的认识也在变,措施也跟着变,这些版本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每一版防控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和国内外最新疫情的形势,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防控策略和目标,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领域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实时调整。事实证明,每一版方案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优化防控工作这二十条的制定出台同样也不例外,是经过实践和试验得出的。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针对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针对阿尔法株等,第八版针对的是德尔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从最开始的BA.1、BA.2,到BA.5.5、到BA.2.76,到现在的BF.7,虽然都叫奥密克戎,但它一直在变。奥密克戎这个病毒全世界首次发现在2021年11月11日,这一年来,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将近400种,但这些变化都是量变,没有质变,其传播力、免疫力逃逸能力明显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现在不到3天,而且症状相对比较轻,重症和病死率相对比较低。同时,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们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在这儿我要特别强调,严防严控疫情和优化调整措施,必须合在一起“两手同抓、两手同发力”,因为防控方案是优化措施的前提,而优化措施是防控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要两手同抓同发力,绝不能说有了二十条措施而放松严防严控,也不能因为严防严控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再进行“层层加码”“一刀切”或者简单化。那样的话,再好的方案、再优化的措施,也换不来好的防控效果。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对于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请问,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记者朋友的问题。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我们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我们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们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我们在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我们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

所以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我们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才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综合性成效,不是单纯通过一地一时的努力所赢得的。另外,我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也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以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另外,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度过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成功救治了很多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同样我们背后也是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至少是一个地市乃至一个省资源集成的结果,甚至还包括国家级专家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当然也有很重要临床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除了九版防控方案以外,国家又发布了九版诊疗方案,主要是在临床方面,我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并重,来应对好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们要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并且能够适应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们国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当前已经进入冬季,请问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如何?今冬明春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保障?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

谢谢您的提问。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并持续巩固。目前,全国交通运输网络总体畅通,交通物流运行平稳有序,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服务保障。

近期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网络畅通。督促指导各地严格按照《规范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关停关闭和运输服务限制运行工作指南》的要求,依法依规落实管控措施,保障运输通道畅通、枢纽稳定运行、末端运转有序。加强交通物流网络运行监测分析,科学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保障交通物流运行顺畅。持续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针对货车司机、物流企业等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核实整改,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

二是全力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做好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民生保供等企业的供需对接,做好统筹运输组织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实行优先便捷通行,对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实行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的“四优先”政策,保障重点枢纽集疏运通畅,实施快装快卸,加快提升铁路、民航服务保障能力,着力畅通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指导各地建设启用应急物资中转站,推进涉疫地区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转运,切实保障医疗防控、能源、粮食、民生、外资外贸等各类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

三是全力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交通物流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物流运行动态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要求,加快建设交通物流运行监测和调度指挥体系,强化对重点枢纽、重点通道、重点区域的跟踪调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撑保障政策,提升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协同联动、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交通物流保障体系。

四是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毫不放松科学精准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人员流动、滞留人员疏解、高风险岗位人员结束闭环作业等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督促交通物流经营企业,以及物流园区、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航空机场、邮政快递站点等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做好跨省流动人员“落地检”,严防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渠道外溢传播。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请问对于落实二十条措施,指导各地抓好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有何考虑?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

安宝军

谢谢你的提问。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地方商务部门的指导,优化细化防控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抓好商贸领域的疫情防控。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最新的二十条措施,以及商贸行业系列防控技术指南要求,严格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馆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科学精准落实落细各项措施,不得随意要求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尤其对承担应急保供任务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不能“一关了之”。我们还将指导相关协会,进一步优化调整商贸服务业和展览业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强化措施宣传,推动企业落实。

二是完善开发区防控措施。指导督促开发区落实对区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建立全员责任体系,强化疫情防控台账管理,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轮岗备岗保障。疫情发生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要落实好“白名单”制度,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三是完善外资服务保障体系。指导各地继续发挥好外资工作专班和应对疫情快速响应机制的作用,与重点外资企业保持实时沟通,及时掌握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围绕重点外资企业链上关键生产性工厂和仓储物流企业,强化服务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与外资企业、有关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措施。

四是持续优化外贸领域生产流通保障。指导各地不断完善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总结运用已经有的经验,进一步细化“闭环泡泡”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确保外贸企业生产不中断、运输有保障,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进口方面,用好已经印发的《海运 航空 铁路口岸外贸进口货物标准作业程序参考》,进一步提升口岸等环节的货物流转效率,实现到港货物快进快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输华企业落实好安全防控责任,从源头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便利冷链食品进口。出口方面,各地区、各口岸要保障出口方向畅通,应出尽出。要突出保生产、保履约,确保外贸领域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大家的问题比较多,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提两个问题。继续提问。

东方卫视记者

本次措施优化强调,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要求纠正“一天两检”甚至“一天三检”等不科学的做法。请问,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未来的核酸检测应该怎么做?是否考虑适当增加抗原检测来替代核酸检测?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新冠疫情处置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做到早发现,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要开展人、物、环境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里包括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的监测、重点机构和场所人群的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和进口物品、环境、药品、病毒基因等8个方面的监测,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从2020年以来整个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和实践总结、凝聚而成,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各地做到疫情的早发现。

另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疫情发生以后进行核酸检测整个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基础,通过区域核酸检测来进行风险综合研判,实现疫情快速精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老百姓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谢谢。

中新社记者

想问一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情况如何?加强免疫的接种情况是怎么样的?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进展情况如何?另外,近期发布会也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接种率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方面我们有没有最新的接种数据?如何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加强免疫的覆盖率?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也提到了,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是在总结实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病毒变异特点,对现行防控措施做出的科学调整和优化完善,在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二十条措施中提出,要“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对新冠疫苗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新冠疫苗确实和其他大家熟悉的疫苗,比如天花、脊灰、麻疹这些疫苗接种以后效果不一样,新冠疫苗有些效果没有后几种明显。但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方面效果是明显的,其实大家往前推一下,它对防其他的有症状的或者感染也是有效的,只是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防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重症的少了,为什么重症的少了?实际是有症状转成重症的少了,有症状的也少了。大家注意到,好多西方国家整个放开了或者“躺平”了,但是所有人群的感染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这就说明疫苗在防感染或者防扩散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我们国家2020年12月15日开始紧急使用新冠疫苗,到2022年11月11日为止,我们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覆盖人群是13.4亿,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7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数的92.5%和90.26%。加强针共接种8.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亿,这是60岁以上的情况。

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实不是很高。根据香港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疫情的统计数据,这次疫情死亡人员里96%的人是60岁以上的,71%是80岁以上的老人。所以从近两年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从疫苗接种的效果来看,降重症、降死亡的效果是明显的,从疫苗接种的数量上来看,空间不平衡,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从人群最需要的接种上来看,老年人最需要。所以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在这里我们也呼吁老年朋友不要相信网上的传言或者错误信息,要及时主动的接种疫苗,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建议老年人还是要打疫苗。

下一步,我们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指导各地继续采取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措施,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这项工作。我们国家不管是这次新冠疫苗的接种,还是以后其他疫苗的接种,我们都是有很好的经验、很好的组织、很好的接种方面的服务,所以老年人接种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的其他顾虑,但是接种的时候,要跟我们的接种医生,把自己整体的情况说清楚。疫苗接种方案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制定好以后我们也会很快下发。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相关部门的嘉宾为我们介绍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有关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郭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

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

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先生;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先生;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先生;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女士;

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本次调整和优化防控政策的原因和主要考虑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面强调优化和调整并不意味着放松?在现在的情况下,调整和优化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是否会造成疫情更难控制的情况?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感谢您的提问。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我们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我们要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还有我们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我们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来优化和调整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总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我们在疫苗的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势来调整优化我们的防控举措,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可以说,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谢谢。

新华社记者

二十条优化措施社会关注度非常高,能否请详细解读一下这次优化调整措施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昨天我们把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我根据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调整。比如说,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我们原来的“7 3”是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 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今年6月28号正式发布,第九版实际上是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元月8号的时候,奥密克戎开始在我们国家开始流行,元月份制定出来以后,我们开始制定,到3月份有一个雏形,4月5号到5月5号期间,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对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当时在我们国家流行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当时试点结果是这样的情况,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九版是“7 3”。6月28号发布以后,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们国家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 3”。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14天,后来变成“14 7”,后来是“7 3”,现在是“5 3”,是这样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 3”。

第二个大家特别关注的是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第三个是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大家知道从武汉以来,风险区划定一直在调整,比如原来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在第八版的时候叫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第九版就统一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我们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我们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另外,大家还关注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我们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他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我就给大家解释这几个,其实我们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7 3”改成“5 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网上热议货车司机在各地受到不同程度“层层加码”的影响,导致了通行不畅或权益受到侵犯。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请问对此有何政策举措?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

谢谢你的提问。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等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我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坚持日周月调度,一事一协调解决不通不畅问题,对问题突出省份进行督办和通报,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办转办,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强交通运输服务支撑。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印发的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督促各地实施精准通行管控政策,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车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我们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加强动态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及时对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进行研判分析,聚焦突出矛盾,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这里我再提示两点:一是请广大货车司机朋友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二是在运输途中如遇到过度通行管控和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请拨打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292831,或各省应急运输保障电话,我们将一事一协调及时解决。谢谢。

光明日报社记者

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指导和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确保地方不出现放松防控不负责任的情况,又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度防控?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说,优化制定政策是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优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所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推动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这在既往的九版防控方案和九版诊疗方案落实过程中,我们也是一以贯之去执行和推动的。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考虑:

一是要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昨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孙春兰副总理在会上就二十条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解读,另外也对落实二十条措施,向各级疫情防控的领导机关、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要带头掌握。这就是我们推动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地实施的第一步,也是贯彻落实前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优化措施二十条的一项工作安排。

二是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二十条措施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也对第九版方案在很多地方作出了优化和调整,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各级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掌握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今天下午,国家疾控局已经安排了相应的视频培训会,在国家层面紧锣密鼓地推动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原原本本的理解、吃透,在各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只有群众参与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支持。另外,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四是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所以在这里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我们形成合力,形成更多的共识,来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能够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们看到二十条优化政策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是如何考虑的?相关的依据是什么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结合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发展变化,以及新冠病毒一些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统筹我国外防输入以及国际往来,便利人员往来,根据前期我们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评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的评估结果,在严防外防输入的情况下,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以及核酸检测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我们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三是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四是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

以上就是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做的四个方面的优化调整,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二十条措施中提到,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保证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请问在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保供方面有何具体措施?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

安宝军

感谢你的提问。商务部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全力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协调跨区域物资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指导各地设立市场保供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和应急保供“同部署、同落实”,统筹协调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组织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与生产养殖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货源供应;制定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专门预案,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维护保供主体有序运转。指导地方督促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场所,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科学精准做好自身防疫。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要做足前期准备,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做到人员、设施、车辆、物资平稳转换,维护保供主体能够有序运转。

三是强化物流配送保障。指导地方建立完善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名单内企业经营、车辆通行和人员到岗,也要为外地保供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在封控区域,合理设置物资接驳站、固定接收点,加强人员配备,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根据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需求,要制定相应的保供方案,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四是做好区域联保联供。商务部将根据地方需要,加强跨区域联保联供协调,帮助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指导地方要统筹好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采取及时投放、定向投放的方式来增加市场供应。要求各地全面掌握本地生活必需品的货源主渠道,并与周边地区、主产区加强“多方帮一方”的互助互保合作,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开展应急调运支援。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想问一下关于当前的疫情。请问,目前内地疫情防控重点难点是哪些方面?实施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之后,如何去采取一些果断、坚决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蔓延的态势?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国际疫情形势错综复杂,对于防控的重点仍然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集中的大城市的疫情防控,难点是这些措施怎么样落实好,把各项防控措施能够做实做细、落实到位,这是重点和难点。对于怎样坚决果断控制疫情,有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常态化监测预警,提升整个新冠疫情监测的敏感度,要进一步落实好“四早”,加强对于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切实做到风险人员的早发现和早管控。二是要完善当地的应急处置体系,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以后,措施要果断、快速。对于特大城市和重点城市,要更加突出精细、精准、高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加强防控指挥体系的建设,细化操作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高效运转,这样就能够发现早、处置快,就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三是要做好储备,第九版防控方案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做到核酸检测力量、流调力量、隔离资源以及对流动人员管理的“四个统筹”,只有有备才能做到无患。做好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医疗救治能力的储备。最后,要持续打造强大的社区治理防线,将城市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城乡社区,提前掌握、动员区域党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力量,要提前做好疫情防控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真正发生疫情以后,动用这些力量,能够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处置,做好疫情防控。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在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当中还看到,其中提到要加强对隔离封控人员的服务保障,并且还提到说要求坚持首诊负责制和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并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拒诊,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具体落实上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隔离封控人员,他们的正常就医应该如何保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您的提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个执政理念不仅仅是要贯穿在疫情防控的具体过程当中,也要体现在我们日常诊疗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当中,所以一方面“疫情要防住”,但是老百姓日常的诊疗需要,也要给予相应的安排,做出积极的回应,不能够因为疫情防控的理由推诿、拒收患者。对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可以区分这么几类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安排。

一是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区、村庄,也就是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在高风险地区的这些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比如有哪些高龄老人,有哪些人是合并基础性疾病,小区、村庄当中有没有孕产妇,有没有一些需要进行持续照料的透析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底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的就诊做出相应的安排。在这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说在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过安排黄码医院,也就是对于风险人员就诊有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各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关键就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对这些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台账,对他们的需求要随时做出响应,特别是看病就诊方面,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二是更加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本身疫情防控工作。医疗机构是接诊患者的,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具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去就诊,这样的环境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对于患者到访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杀。但是,医疗机构发生这样的情况以后,不能简单的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还是要讲究科学精准,要进行风险研判和评估。一旦做完了终末消杀,评估这些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管控,应该在第一时间恢复这些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够说因为有阳性感染者到访,就持续关闭、关闭很多的科室,关闭很长的时间,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看病就诊的机会和服务安排的问题。

三是要对一些重点人群做出更加精细的安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要把服务工作做的更细、更加具体。对于辖区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孕妇,还有一些需要持续放化疗、透析的患者,都应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了解他们的状况。另外,对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用药需求,不能因为疫情中断药品供应,这样也能够使得这些慢性病患者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得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四是进一步充实院前医疗急救力量。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车辆、充分的人员,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针对所有情况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急诊需求,应该保证相应的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

五是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之后,密接人员将作为重点风险人员进行隔离管理,进入到集中隔离点虽然新的方案缩短了时间,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为“5天集中隔离管理 3天居家隔离管理”,在隔离点上的这段时间,可能也会遇到一些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和情况,这就要求集中隔离点要及时了解和排查处于集中隔离状态的人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基础疾病。另外,在每天的健康监测过程当中,除了要了解他们的体温、核酸状态以外,也要了解他们有哪些身体方面的不适应,要及时做出医疗服务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一旦搞成重症以后再送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的难度也会加大。

对于这五种场景下老百姓的医疗服务和就诊安排,都应该及时的关注和给出相应的安排,使得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保障好居民看病就诊和用药的基本需求。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优化防控的这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谢谢您的提问。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3年的时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方案。我们的第一版是2020年元月15号出的,第二版是元月20号,第三版是元月28号,光元月份就出了3个版本。第四版是2月6号,第五版是2月21号,第六版是3月7号,第七版是9月11号,第八版是2021年5月11号,第九版是今年6月28号。

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实际上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在进行动态调整。病毒在变,我们对病毒的特点和疾病的认识也在变,措施也跟着变,这些版本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每一版防控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和国内外最新疫情的形势,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防控策略和目标,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领域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实时调整。事实证明,每一版方案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优化防控工作这二十条的制定出台同样也不例外,是经过实践和试验得出的。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针对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针对阿尔法株等,第八版针对的是德尔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从最开始的BA.1、BA.2,到BA.5.5、到BA.2.76,到现在的BF.7,虽然都叫奥密克戎,但它一直在变。奥密克戎这个病毒全世界首次发现在2021年11月11日,这一年来,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将近400种,但这些变化都是量变,没有质变,其传播力、免疫力逃逸能力明显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现在不到3天,而且症状相对比较轻,重症和病死率相对比较低。同时,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们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在这儿我要特别强调,严防严控疫情和优化调整措施,必须合在一起“两手同抓、两手同发力”,因为防控方案是优化措施的前提,而优化措施是防控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要两手同抓同发力,绝不能说有了二十条措施而放松严防严控,也不能因为严防严控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再进行“层层加码”“一刀切”或者简单化。那样的话,再好的方案、再优化的措施,也换不来好的防控效果。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对于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请问,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谢谢记者朋友的问题。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我们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我们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们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我们在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我们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

所以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我们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才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综合性成效,不是单纯通过一地一时的努力所赢得的。另外,我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也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以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另外,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度过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成功救治了很多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同样我们背后也是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至少是一个地市乃至一个省资源集成的结果,甚至还包括国家级专家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当然也有很重要临床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除了九版防控方案以外,国家又发布了九版诊疗方案,主要是在临床方面,我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并重,来应对好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们要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并且能够适应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们国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当前已经进入冬季,请问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如何?今冬明春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保障?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

谢谢您的提问。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并持续巩固。目前,全国交通运输网络总体畅通,交通物流运行平稳有序,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服务保障。

近期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网络畅通。督促指导各地严格按照《规范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关停关闭和运输服务限制运行工作指南》的要求,依法依规落实管控措施,保障运输通道畅通、枢纽稳定运行、末端运转有序。加强交通物流网络运行监测分析,科学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保障交通物流运行顺畅。持续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针对货车司机、物流企业等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核实整改,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

二是全力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做好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民生保供等企业的供需对接,做好统筹运输组织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实行优先便捷通行,对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实行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的“四优先”政策,保障重点枢纽集疏运通畅,实施快装快卸,加快提升铁路、民航服务保障能力,着力畅通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指导各地建设启用应急物资中转站,推进涉疫地区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转运,切实保障医疗防控、能源、粮食、民生、外资外贸等各类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

三是全力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交通物流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物流运行动态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要求,加快建设交通物流运行监测和调度指挥体系,强化对重点枢纽、重点通道、重点区域的跟踪调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撑保障政策,提升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协同联动、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交通物流保障体系。

四是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毫不放松科学精准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人员流动、滞留人员疏解、高风险岗位人员结束闭环作业等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督促交通物流经营企业,以及物流园区、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航空机场、邮政快递站点等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做好跨省流动人员“落地检”,严防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渠道外溢传播。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请问对于落实二十条措施,指导各地抓好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有何考虑?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

安宝军

谢谢你的提问。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地方商务部门的指导,优化细化防控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抓好商贸领域的疫情防控。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最新的二十条措施,以及商贸行业系列防控技术指南要求,严格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馆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科学精准落实落细各项措施,不得随意要求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尤其对承担应急保供任务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不能“一关了之”。我们还将指导相关协会,进一步优化调整商贸服务业和展览业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强化措施宣传,推动企业落实。

二是完善开发区防控措施。指导督促开发区落实对区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建立全员责任体系,强化疫情防控台账管理,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轮岗备岗保障。疫情发生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要落实好“白名单”制度,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三是完善外资服务保障体系。指导各地继续发挥好外资工作专班和应对疫情快速响应机制的作用,与重点外资企业保持实时沟通,及时掌握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围绕重点外资企业链上关键生产性工厂和仓储物流企业,强化服务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与外资企业、有关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措施。

四是持续优化外贸领域生产流通保障。指导各地不断完善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总结运用已经有的经验,进一步细化“闭环泡泡”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确保外贸企业生产不中断、运输有保障,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进口方面,用好已经印发的《海运 航空 铁路口岸外贸进口货物标准作业程序参考》,进一步提升口岸等环节的货物流转效率,实现到港货物快进快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输华企业落实好安全防控责任,从源头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便利冷链食品进口。出口方面,各地区、各口岸要保障出口方向畅通,应出尽出。要突出保生产、保履约,确保外贸领域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大家的问题比较多,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提两个问题。继续提问。

东方卫视记者

本次措施优化强调,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要求纠正“一天两检”甚至“一天三检”等不科学的做法。请问,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未来的核酸检测应该怎么做?是否考虑适当增加抗原检测来替代核酸检测?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新冠疫情处置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做到早发现,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要开展人、物、环境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里包括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的监测、重点机构和场所人群的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和进口物品、环境、药品、病毒基因等8个方面的监测,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从2020年以来整个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和实践总结、凝聚而成,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各地做到疫情的早发现。

另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疫情发生以后进行核酸检测整个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基础,通过区域核酸检测来进行风险综合研判,实现疫情快速精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老百姓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谢谢。

中新社记者

想问一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情况如何?加强免疫的接种情况是怎么样的?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进展情况如何?另外,近期发布会也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接种率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方面我们有没有最新的接种数据?如何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加强免疫的覆盖率?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也提到了,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是在总结实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病毒变异特点,对现行防控措施做出的科学调整和优化完善,在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二十条措施中提出,要“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对新冠疫苗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新冠疫苗确实和其他大家熟悉的疫苗,比如天花、脊灰、麻疹这些疫苗接种以后效果不一样,新冠疫苗有些效果没有后几种明显。但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方面效果是明显的,其实大家往前推一下,它对防其他的有症状的或者感染也是有效的,只是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防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重症的少了,为什么重症的少了?实际是有症状转成重症的少了,有症状的也少了。大家注意到,好多西方国家整个放开了或者“躺平”了,但是所有人群的感染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这就说明疫苗在防感染或者防扩散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我们国家2020年12月15日开始紧急使用新冠疫苗,到2022年11月11日为止,我们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覆盖人群是13.4亿,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7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数的92.5%和90.26%。加强针共接种8.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亿,这是60岁以上的情况。

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实不是很高。根据香港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疫情的统计数据,这次疫情死亡人员里96%的人是60岁以上的,71%是80岁以上的老人。所以从近两年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从疫苗接种的效果来看,降重症、降死亡的效果是明显的,从疫苗接种的数量上来看,空间不平衡,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从人群最需要的接种上来看,老年人最需要。所以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在这里我们也呼吁老年朋友不要相信网上的传言或者错误信息,要及时主动的接种疫苗,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建议老年人还是要打疫苗。

下一步,我们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指导各地继续采取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措施,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这项工作。我们国家不管是这次新冠疫苗的接种,还是以后其他疫苗的接种,我们都是有很好的经验、很好的组织、很好的接种方面的服务,所以老年人接种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的其他顾虑,但是接种的时候,要跟我们的接种医生,把自己整体的情况说清楚。疫苗接种方案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制定好以后我们也会很快下发。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相关部门的嘉宾为我们介绍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有关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郭丹

为何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二十条解读重磅发布会全文来了

“二十条”发布后,各地疫情防控调整了哪些举措?调整后是如何划定风险区?

比如不再大规模的进行全员核酸。调整后只将有重症患者的定为高风险区域。

为何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二十条解读重磅发布会全文来了

不再判定次密接、中风险区,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

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不会降低,这样的措施调整只是为了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疫情对于市民朋友们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个人经济收入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疫情防控开展的几年来,很多地方的防控政策会一改再改,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将防控做到科学化,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消除疫情对于市民的生活影响。

而面对这样的政策措施,我个人整理了下相关的新闻发布官方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解读。

首先:与时俱进和科学精准具备提升科学防控的重大意义。

仔细阅读官网的公告内容我们会发现,以往的密接由7 3改为了5 3,而次密接和中风险区也进行了调整,这就说明了防控工作其实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而只要是具备社会工程性质的管控,那么就势必会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从这点来说,相关措施的改变是一种进步的方式。

其次:集中隔离是防控工作流程一项非常重要的细则,其重要性是很难降低的。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是符合社会行为规律的,次密切的取消和集中隔离分别是两项不同的防疫措施,只是人群划分的范围产生了变化,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的联系和冲突,所以次密切的不判定左右不了集中隔离的措施。

最后: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解决相关政策法规。

但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之时,其实是对于新闻内容并没有过多的留意,只要你仔细阅读了相关官方文章,那么你会发现新措施的调整具备怎样积极的意义,这样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让你轻易的分辨出真假新闻,也可以让你自身对于社会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样的你就不会再产生一些模糊的概念了。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嘴唇干裂脱皮怎么办可以用唇膏吗「嘴唇干得脱皮该怎么办涂润唇膏能缓解吗一文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