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因为酸奶的盖子上总有一层厚厚的酸奶呀!舍不得浪费,肯定要舔干净哈!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酸奶盖上会有那么厚的一层酸奶呢?
这涉及一种名为浸润的现象。当我们把一滴水或者其他液体置于固体表面时,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便和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展开竞争。如果前者强于后者,液体就会倾向于保持液滴的形状,尽可能避免与固体接触,即液体不容易浸润固体表面。要是后者更强,液体就会倾向于与固体发生接触,甚至完全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液体容易浸润固体表面也就是常说的“毛细现象”。
浸润在很多时候是好事,例如在物体表面刷涂料时。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意味着固体表面容易被液体污损。粘在酸奶盖子上的酸奶就属于这种情况。酸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酸奶会和盖子接触,而酸奶又能够浸润由铝箔制成的盖子内表面,于是就会粘附上去。
在牛奶发酵成酸奶的过程中,乳糖变成乳酸,pH下降,导致原本以胶束形式存在的酪蛋白开始聚集,形成临时性的三维网络,导致体系黏度上升。此时,乳清(由乳清蛋白和水等构成)可能会从酪蛋白网络中逃出,这就是在自家做酸奶或是酸奶长期静置时出现的淡黄色液体。当酸奶粘在盖子上时,重力让乳清更容易滴落,使得留在盖子上的酸奶越发黏稠。浸润到固体表面的黏稠酸奶更难以流动,这就形成了粘在盖子上的厚厚奶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粘在盖子上的酸奶更好喝”,主要原因就是乳清滴落后,剩下的部分口感变得更“浓郁”了。
其实,酸奶盖的成分类似于以“浓郁”口感著称的希腊酸奶。而制作希腊酸奶(左)的关键步骤就是要把水分和乳清蛋白(右)分离出去。
如果我们希望酸奶尽可能不粘在盖子上,就需要设法让酸奶不浸润盖子表面。对同一种液体而言,相比于金属、玻璃等无机材料,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表面通常相对不容易被浸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俗称特氟龙的聚四氟乙烯,它经常用于不粘锅的涂层。如果在铝箔上涂以这些材料,就可以让酸奶不容易粘在盖子上。
不过,单纯改变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有时还不足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特定的微观结构,让原本平滑的表面变得粗糙。当液体与这样的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微观结构的限制,一部分液体实际上无法接触到固体表面,而是与空气接触。如果把空气也当成一种材料,它是极难浸润的(无法吸引液体分子)。在这样的固体表面,液体常呈球状,而且只要固体表面稍微倾斜,液滴就会滚落,从而使固体表面易于保持洁净,荷叶的表面就是如此。
用荷叶原理制成的酸奶盖(右)就不会粘上酸奶了
实际上,科学家们正是从荷叶中获得灵感,开发出极难被液体浸润的固体表面。已经有厂家把这种技术用于生产酸奶的盖子,在喝这种酸奶时,就不用再舔盖子了。
喝酸奶要舔酸奶盖,为何酸奶会沾在酸奶盖呢?
搅拌型酸奶是在发酵的酸奶中加入水果等材料制成的,口感比较淡薄。凝固型酸奶的发酵过程在包装上进行,蛋白质含量高,黏稠。因此,容易覆盖的酸奶大部分是质地更粘的凝固型酸奶。酸奶很粘,只要贴在盖子上就不容易流下来。当然,原本质地稠的酸奶容易形成更稳定的酸奶盖子。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酸奶在运输过程中会摇晃。酸奶盖一般是金属膜,盒子是塑料的。金属膜比塑料导热快,所以热传导越快,就越容易发生类似的冷凝现象,所以酸奶不依靠盖子去。这也是为什么玻璃瓶里的酸奶不容易盖上盖子的原因。
酸奶的成分主要是水、乳清蛋白、酪蛋白、乳脂、乳糖、乳酸菌等。部分酸奶在盖子上晃动后,盖子上酸奶的水和乳清蛋白会慢慢下降,留下以酪蛋白为主的质感更厚的酸奶盖子酸奶。水分和乳清蛋白(部分矿物质也随着水流失)流失后,酸奶盖子上的酸奶与瓶子里的酸奶相比,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总营养密度提高,但盖子上覆盖的游离钙与乳清蛋白和水一起流失,因此酸奶盖子酸奶的钙含量比瓶子里的普通酸奶钙含量少。从营养价值上看,酸奶盖酸奶比瓶子里的普通酸奶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但钙相对低。是否需要舔酸奶盖子是见仁见智的!
大部分酸奶在打开盖子时都会盖上酸奶。因为通常酸奶盖是用金属材料做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酸奶也无法避免跑到盖子上。而且,金属杯盖子比塑料杯更容易凝固,所以酸奶盖子上有时会有酸奶。要看酸奶为什么出现在盖子上,下一次要不要舔的问题。覆盖的酸奶通常比杯子里的酸奶稠。因为从酸奶运输期间到货架期间,到销售期间,最终都是我们买地,用嘴喝。
酸奶盖的牛奶经过这个漫长的过程,水分蒸发变得更稠,浓缩的盖酸奶比杯子里的酸奶蛋白质、脂肪、热量更高,乳糖的糖分含量更低,更适合乳糖不舒服的人。当然,最后能不能舔的问题是,如果喜欢盖着盖子的酸奶,就喝吧。还不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食物)如果你不喜欢酸奶覆盖的酸奶,就不必强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