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说“听口音就知道这个人是哪里人”,可是这个说法偏偏对湖南人不受用。同在一个省的他们都听不懂互相讲话的,有种"鸡同鸭讲"的赶脚,更不会讲!
五里不同音的湖南
如果有人拍着胸脯告诉你,说他精通湖南话,不要相信他,他肯定在吹牛。为什么?因为湖南方言纷繁复杂,种类极多,差异极大。有一些隐蔽在深山老林中的语言就连土生土长的湖南语言专家都很难接触到。
湖南方言纷繁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湖南根本不存在统一全省的一种方言。
中国方言共分七种,其中湖南省就有四种,分别为:新/老湘语、赣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再加上湖南本地的土话、平话、乡话,就有8种不同方言。
同时,在湖南这样复杂的方言区内,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
就是明知道一个个地点,如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长沙话、常德话、益阳话等。还有的区域是双方言区域,如永州和郴州都说官话。有的具有混合方言特点,例如岳阳市区方言有赣语和湘语合。
这还没完,湖南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土家语、苗语、侗语和瑶语,有时这些少数民族语言还掺杂些周边的地方方言,形成了一种只有使用者能听得懂的奇怪方言,很是让人蒙圈。
这样的湖南方言,湖南人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谁敢说是精通呢!
为什么湖南有这么多方言
▌湖南的包容性很强,能包容的湖南是移民者的最爱,而这些移民者与湖南的多方言脱不了关系!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自至德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这说明在唐朝中期,湖南因为移民而增加了10倍以上的人口。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者,来到湖南,没为湖南带来别的,倒是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方言。而且在湖南没有内部地位特别的方言可以推广,也没有外部一致的方言可以模仿,所以只能各自说着自己原来的方言,最终形成了湖南一片方言一片天的局面!
▌复杂的地理环境使湖南方言交流困难,只能各自为阵。
《隋书·地理志》记载“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夏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
这就是说,湖南五岭山脉,三江四水的地理构造把整个省划分成了一片片的小区域,偏远的区域几乎和《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交通闭塞,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大范围交流,最终形成了数量多,流通范围小的不同的方言格局。其实,这也是湖南土话形成的原因。
▌与当地少数民族的频繁接触,使湖南方言多而杂。
刚开始,生存在湖南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都只会讲本民族语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避免不了要相互沟通,想交流不会对方的语言可不行,于是他们就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和碰撞去了解对方的语言,将这些语言融汇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就像和面一样,把水和面粉搅拌到一起,产出面团。湖南很多地方的方言就是这样形成的。
湖南多方言的背后是什么
如果说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那么方言就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而湖南多方言的背后就是湖南的多元文化。
西汉杨雄所著《方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其编纂的目的就在于“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居高堂,知下下风俗也”。
可见通过采集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的做法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就连可以称为“湖南方言的百科全书”的汪涵也说:“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来,你算算这么多方言的湖南到底是有多少种文化。怎么样!知道这些,作为听不懂湖南话的湖南人,有没有因为那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话而感到一丝丝骄傲呢!
其实,方言不仅是种文化,还很有趣。比如小孩,湖南常德话叫“小牙”,上海话叫“小人”。邵阳话叫“牙牙”,四川话叫“娃儿嘞”。又如上海人会说大转弯,小转弯,北方话里会直接说往南或往北。
然而就是这样让人感到骄傲又有趣的方言,却在慢慢消失!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有6000多种方言,每10天就有一种方言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