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猫戳目惊心以残杀为通行证这人世不入也罢

文/@一名读书​

“子不教,父之过”,千年名句无人不晓。

如果将孩子残害无辜生命只视为“淘气”,我们又如何评判这种行为?

2006年2月底,在网上公布一段高跟鞋虐猫事件视频,视频主角被千夫所指,最后以公开道歉才平息民愤。

毕竟,万物皆有命,猫又何罪之有?

王小波的短篇《猫》,主人公的步伐迈得好快,悲惨的猫刹那间就横在眼前,令人惨不忍睹——

在猫咪的小脸上,有两道鲜红的窄缝,血还在流。

作者王小波

其实,主人公绝不会想到这是人为,猫的眼睛被挖掉了。

“戳”目惊心,令人顿生惊悚的感觉。

没有流血的猫是漂亮和可爱的,

洁白、趴着

楚楚可怜的样子!

不知道真相的人以常理推想:顶多,这猫病了,需要医治。或者,“猫有九条命”,很快就会自愈。

可爱的小猫和小狗很相像,但它更机灵,除了是一名“体育健将”,蹦跳能力让人类无比羡慕,还有,它会用爪子洗脸。

而主人公看到的猫已经变得笨拙。

那只猫不知什么时候爬到了栅栏平台的边上,伸出前爪小心翼翼地往下试探。栅栏平台离地大约有二十厘米,比猫的前腿长不了多少。它怎么也探不到底,于是它趴在那里久久地试探着,它的爪子就像一只打水的竹篮。

从下午到天黑,猫始终没有离开,

它的前爪还在虚空中试探。那座半尺高的平台在那只猫痛苦的感觉之中一定被当作了一道可怕的深渊。

曾经的蹦跳能力呢?

那一幕,足以让人泪崩,为一只小生灵的前途命运!

难道是这只小猫得罪了谁?可为什么不干脆一点直接将它处死,而是残忍地挖掉它清澈的眼睛?

主人公同样想不通。他彻夜难眠夜,他无法想象,人类为什么要挖掉猫的眼睛。

猫不会惨叫吗?

血不会流吗?

猫的眼睛不是清澈的吗?

挖掉一只之后,不是会有一个血淋淋的窟窿吗?

怎么能再挖掉另一只呢?

一连串的发问,不只是不解,更是恐惧?又是对生灵遭受痛楚感同身受,是对人性的拷问。

也许,死是最好的解脱,无论是对于可怜的猫,还是对于主人公。正如主人公所说,

这是猫不是人。

虽然,这是他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希望以此让自己的心里多少得到一点平衡,或说是自我安慰,从而减轻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恐惧。

血淋淋的场面和猫痛苦的惨叫是揪心的。终于在第二天:猫死了!虽然它还是被丢在墙角里,依然让人难以平静,但总比看着一个可怜的生命被活活地折磨至死好受。

可是,这种暴力并没有停止,场景依旧惨不忍睹!

又有一只猫像刚刚死去的白猫一样,是一只黄猫:

被挖眼。

趴在那个白猫曾经趴过的平台上。

这种震撼是难以形容的——

主人公回到家时,

浑身上下迅速地被冷汗湿透了。

同样,到了夜里,听着猫的恒大中心,他被吓得魂不附体。

他想起明朝那些事,将猫与人比——

那时,犯人被凌迟,肉被一片片割下来:血、白骨和黄水。

可见其残忍的程度,将猫的可怜和不幸同人相比。

而实施这个行为的,同样是人。

这是切身之痛!

而这一切并非个案,随后,这个平台上常常出现这种惨状,是被挖掉眼睛的猫,鲜血淋漓。

主人公不会使其变得司空见惯。

但他终于慢慢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切一切是“淘气的孩子”——孩子成了某些故事里的“临时工”。

人们经过看见鲜血淋漓且即将死亡的猫时,轻描淡写,说猫是他们从郊外捉来的。如此看来,在他们眼里这种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什么命运、什么死亡都不值得一提,因为它们的生命就是卑微,甚至是低贱的。

说白了,就是死亡与活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既然生命有三六九之分,那么这些低贱的猫就死不足惜了。

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既然他们都没有责怪之意, 那么就更没有教育之念了。

但主人公并不认为人性因此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冷酷,他已经弄清、弄懂了猫之死、这些孩子残忍、大人们之冷血的根源。

——主人公会选择“同流合污”去虐杀猫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此,他讨厌,甚至憎恶这些行为,他觉得自己要以行动来证明。

我背着书包,书包里放着一条绳子和一把小刀。我要到动物收购站去买一只猫来。当我把它的眼睛挖掉送上平台时,我就一切都明白了。

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跨入人世。

自似是反其道而行,是不是让人心寒?

幸好,表面上看,是主人公还没有付诸行动的一个计划,但也足够让人惧怕,就像他惧怕“淘气的孩子”一样。但我们的主人公不会,绝对不会!

因为我深信,他不会以这种方式跨入所谓的“人世”——透过纸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善良和富有的同情心。

这是他对虐猫暴行的愤懑和鞭挞,他多么希望通过自己这种有似于以牙还牙的行动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思想和行动。

其实,故事里以虐猫的行为,透出人性、道德、社会规则等问题,究竟其深意是什么?这需要看看我们怎样去理解和解读。

曾有人说过,“人生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人生之笔去描绘,玩忽纸笔者,白纸上只能涂成一摊胡乱的墨迹;认真书写者,白纸上才会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里,都在不停地写着自己的文章。但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这不是天生的,除了老师,孩子还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教育。

猫之死,又何曾不是一篇文章?让孩子去写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正是“涂成一摊胡乱的墨迹”吗?

作者王小波

曾国藩曾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这样的文章不写还好。

这样的人世不入更好!

你说呢?

我是@一名读书​,爱读书,感恩遇见,欢迎关注、评论、点赞![玫瑰][玫瑰][玫瑰]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肥胖者如何改善肠道菌群,肥胖可能是肠道菌群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