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5月31日,山东青岛网友“应旺”发布微博称,他在叫开锁服务时被漫天要价800元,还遭到人身威胁和辱骂,最后支付了400元。对此,当地警方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信息,正在调查核实中。
网友“应旺”发布的爆料微博截图
网友“应旺”称,5月29日,因钥匙被锁屋内,他拨打了小区楼道内的开锁公司电话。当他在电话中咨询开锁费用时,客服坚持不提供具体费用清单,并称和开锁师傅自行商量。开锁师傅赶到后在未商定好价格且他未同意的情况下,破坏猫眼打开了锁,并开口要价800元。“应旺”表示,当地的开锁费用是80元到100元比较合理,双方争执之下,对方还是坚持收取100元上门费和300元开锁费,总计400元。后来,开锁人还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和辱骂,并提出如果不及时支付还要继续涨价。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他通过微信支付了400元。
网友“应旺”在微博中曝光的付费记录
5月31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被该网友曝光的开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上门开锁确实要收取一定的上门费,一般是100元到300元,而普通锁开锁费是80元,防盗锁是100元。对于网友“应旺”反映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她只是客服,不了解情况,她会让老板给记者回电话。
随后,一位自称开锁公司老板的人致电记者,他表示已经看到了网上的信息,但他问过开锁师傅,师傅称并没有发生口舌纠纷。关于开锁费,他则表示是开锁师傅根据具体型号的锁进行定价,当天的情况他也不清楚,需要咨询开锁师傅。但记者致电其提供的开锁师傅电话,对方表示他并不是涉事的开锁师傅。
极目新闻记者私信网友“应旺”,但其未回复。“应旺”在其微博评论中表示:“青岛警方已经介入,我正在配合积极处理中”。
31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确实已经关注此事,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并会跟当事人取得联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开锁换锁要了700元怎么投诉
乱收费的行为可以拨打12315投诉处理,保留好证据。
开锁公司需要输特种行业经营执照,你可以找工商局和公安局处理相关问题,因为这个证需要这两个部门批准。
防盗门开锁换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工成本。如果您自己购买锁芯,您可以知道具体价格。如果让安装人员带来安装,价格基本不谈,价格会更贵。一般门的费用在30元左右,安装需要另外收费,而且各种锁的收费价格不同。
截止2020年一月,开锁公司收取费用,政府并没有明文规定的标准,消费者与开锁公司可协商定价。只要开锁公司与客户能够协商达成一致,收多少钱是可以的。
开锁公司最常用的强制消费办法是,告知消费者锁坏得换,往往很多市民都会听从“专业人士”的说法,为保证家中安全,不惜花重金购买开锁公司所推荐的“高级安全锁”。
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市民在寻找开锁公司上门开锁前务必要先谈好价格,同时在换锁时,要理性对待,不要完全相信对方的说词。以免遇到高收费情况。
开锁原理
每一种锁在构造上都有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其功能的不同。对于开锁原理而言,绝大多数锁的开锁原理是相同的,除磁卡锁、电子锁等部分锁例外。
通门暗锁,拉闸门锁,十字型门暗锁等,虽然它们的样式、构造、大小不相同,但开锁原理却是完全相同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锁开锁原理之所以完全相同,主要是在于它们的锁心都是圆形物体。
首先,锁心都是采用较硬的金属来制作。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锁为何都是采用铜来制作的呢,采用铜制的铜芯,这是有一定理由的。铜不易生锈,铜与铁等金属不会沾结粘连。铜比较坚硬,并具有很好的韧性,不易断裂。
也有少数厂家是用不锈钢制作锁心。不锈钢成本较高,为一般厂家所不采。但是有的厂家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采用铝合金镀铜来制作锁心。造成锁易坏,锁心易断裂,这是不可取的。此外,采用铜墙制锁心还有一个优点是不易氧化。
铜锁芯的锁即便是挂在露天下被日晒雨淋久了,虽不好开启,但只要滴几滴润滑油(如煤油、机油,最好是衣车油)活动开启几下就能使用锁的功能恢复如初。
开锁来了没开锁要上门费违法吗
1、一般情况下,公安局对开锁公司备案是对开锁公司进行管理,并不是开锁公司有了收取上门费的权力。2.、开锁公司只收取开锁费用,如果出现开不了或者维修不了的情况,是不会收费的。法律依据: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规定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