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技数码编辑,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别人问道“最近有什么手机值得买的?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哪个更划算?”虽说这些问题我早已见怪不怪,但还是会简单问一下他们为什么想换新手机,得到的答案也相当一致“现在的手机内存快爆了,光是照片就差不多占了70%的空间。”
可每当我向他们推荐手机厂商推出的云服务项目时,90%的人都一口回绝,理由是“每个月都要支出十几块钱,那我不如直接换台新手机。”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难道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所谓的云服务会员真的是个智商税产品?
云服务,智商税?考虑到部分读者可能从未使用过云服务会员,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作用。云服务就是将存储资源放到“云端”上供用户存取的一种新型存储方案。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且不受限制的在“云端”上传或下载数据,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块“移动硬盘”,与传统的移动硬盘的区别在于它需要联网才能正常使用。
看上去似乎很美好,那么实际上它到底划不划算呢?我们简单算一笔账,以小米12(京东官方售价)为例,8 128G和8 256G的售价差距为300元(大多数安卓也是如此),而小米云服务黄金会员(50G内存)的价格为6元/月。
假设用户的手机寿命为三年,所需支付的云服务会员价格仅为216元,哪怕是把内存提升到200G,也只需21元/月,看上去确实更优惠。那么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对它嗤之以鼻呢?我简单分析出四点。
首先,云服务虽然能够提供更大的“内存空间”,但它与传统内存空间之间没有绝对的相互替代关系,这两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而且云服务对普通用户最大的作用只是上传手机内的相片、视频以及APP安装包等数据(部分厂商支持保存聊天记录),但并不能用来存放APP。
其次,关于云服务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大部分云服务是将数据以一个特殊的格式存储在云端。举个例子,在云服务的照片备份页面,你能够看到系统默认设置为“优化设备存储空间”,这意味着云服务会自动将一段时间以前的照片自动上传到云端中,本地只留一个缩略图的照片,机身存储自然也变大了些,当用户需要访问时才会从云端下载下来,但代价是我们想查看原图时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
这种方式虽然确确实实降低了相片的占用空间,但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然后是隐私方面,我也简单询问过身边几位朋友,他们认为把相片存在云端是一件相当不安全的事情。确实,近些年我们对于数据和隐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随着国外巨头们的处罚案例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个人重要数据敏感性也愈来愈强。保存在云端的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下载的过程都有泄漏,丢失的风险,如果一些重要核心的数据(比如商业机密数据)或者个人隐私数据(比如热爱拍照记录的朋友)一旦出现泄漏,恶意篡改,非法传播,那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最后一点,云服务好不好用跟网速直接挂钩,如果你长期身处在一个网速比较慢的环境下,那么从云服务相册里找到一张照片再发给朋友的时间至少要比传统操作慢上好几倍。
整体而言,云服务更适合那些长期处于网络环境好,且不在意流量的用户使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云服务最大用处或许只是存点照片和视频,吸引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
说了这么多缺点,难道云服务会员真就一无是处?当然不是,云服务可以把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存在云端,只需要登录相应的账号就可以一键下载下来,这样一来就完全不必担心手机坏了或是丢了资料无法找回的情况。
而且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为其买单,是因为他们仅有一台手机,未体验过手机品牌们所打造的生态环境。这里以苹果为例,用户在开通了iCloud后,就能在iPhone、iPad、Mac甚至是iWatch上共享其他设备的数据,当用户用iPhone拍摄了一段视频后,只用打开Mac就能直接在相册中找到,根本不需要通过其他的传输手段。这种无缝连接的体验可谓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此外,云服务还有一个比较吸引我的点,就是可以将自己用不完的云空间共享给朋友、同事或是家人。就以我自己为例,在凑齐6个人开通2T的云空间后,每个月只需要11元就能拥有341G的云空间。
1T内存才是王道?云服务虽然更大,但只有在你订购云服务的时候,你才能享受到云服务服务。换言之,512G甚至1T的存储是物理性永久存在的,而云服务却是暂时的。
以iPhone11为例,3年前购买64GB版本仅为5499元,而256GB版本的售价为6799元,价格相差1300元;3年后,256GB版本的iPhone11同样也会比64GB版本的二手价格更高,而且购买的储存空间也不能跟随手机出售,我们购买的储存空间并没有归属权只有使用权而已。你总不能说因为自己开通过两年的iCloud就可以提升二手iPhone的售价,这样折算下来,大容量版本的iPhone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
另外,或许有很多用户不了解,储存内存越大,使用寿命会更长。因为,闪存芯片都有擦除寿命的问题,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而不同类型的闪存,写入寿命也有区别,一般SLC有10万次写入寿命,成本较低的MLC,写入寿命仅有1万次,而廉价的TLC闪存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或许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同一款型号的手机,不同内存版本的读写速度和寿命也完全不同。
为此,之前国外有网友专门测试过,128G版本的iPhone写入速度为42M/s,256G版本写入速度则达到了341M/s,差距相当明显。当然你也可以把这当成是厂商鼓励用户买大内存版本的一个小手段。
另外我们为什么需要越来越大内存的手机,其实与APP有相当大的关系,几乎所有人都会用的社交聊天同样占据了不少空间,以日常生活话题为主的QQ、微信,还有工作中常见的钉钉、飞书等,都会在经年累月的长期使用后积攒下堪称巨量的数据。它还在换机转移资料时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大量数据与落后传输方式结合,常常一等就是一整天。
资源细节越发丰富的应用、游戏,加上经年累月储存下来的影像、聊天等资料,最终让手机存储需求越发膨胀。谁都不愿意手机还没有到预期使用时间,就突然遭遇“存储空间”已满提示,因此只能在换机时选择存储容量足够大的版本,以期避开风险。正因如此,看似很香的云服务,在国内注定只是小批用户的狂欢。
回到开头的问题,云服务真的很实用吗?对于我来说,云服务是必须开通的一个甜点功能,它能够帮助我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但像我这种情况的人在整个市场中少之又少。正如前文所说,大部分消费者根本没有开通甚至是了解过云服务,比起每个月给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机构”送钱,不如在购机时多花几百甚至几千搞台大容量的手机。
因此在我看来,想要让普通用户对云服务改观,必须拓展更多的功能,例如不只是保存相片、视频、文件,而是能够真正地把APP内的数据也保存到云端当中去(小米、OPPO在内测中已经支持云备份微信聊天记录)。最重要的是安全性也要继续提升,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位“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