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调查报告:③不受待见的深山产业,不值钱的楠竹杉木。
老人说:“家有一山棕,一家人不做工;家有一山竹,吃喝都无忧”。曾几何时,棕丝与大家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棕绳、棕扫把、棕床垫、棕蓑衣。农村的房前屋后,山脚水边,到处都有棕树,春天开花,花蕊如抱团的糯黍;端午节采摘了粽叶,再顺便砍一枝棕叶回家,包粽子既有了棕叶,也有了捆扎的绳子,原生态、天然粽香;秋天棕丝长成,从下往上一层一层剥开,一棵树可以剥下十来片棕丝,卖出去就是钱。时过境迁,棕丝绳被尼龙绳取代,棕扫把被塑料扫把取代,棕床垫被弹簧席梦思取代,而棕蓑衣已然成了古董。山上山下现在很难找到棕树的影子。
棕树
棕树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现在除了大的机关事业、学校、医院等需要观赏植物的单位,讲究实用和经济价值的城乡居民已经将其贬出领地,由竹、木、果树等经济林木取代。
然而好景不长,十年前一方杉木可以卖到1800元,五年前一方可以卖1500元,去年可以卖1200元,而今年,一方杉木只能卖到800元,相比十年前差了1000元整。而楠竹呢,同样的命运:十年前每吨1000元,五年前每吨800元,去年每吨600元,今年每吨450元,稍次的每吨只有2、300元。
人们花大价钱旅游,流连于蜀南竹海、井冈翠竹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指点着壮美的江山,但这对以竹木业为生的山民而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蜀南竹海
井冈翠竹
经过两天的翻山越岭、实地踏勘,并与山民们交流探讨,得出如下数据。一棵杉木从栽种下去到木材长成,需要15-20年时间,一棵楠竹从春笋拱地破土而出到竹子长成需要3-5年时间,这期间不算人工培管、地租(自己的山地)等,仅仅是竹木成熟时砍伐、背树(竹)、装车、运输等费用就是一个大数字。
砍树、背树这是一项不讨人喜欢的工作,人们熟悉的伐木工号子“顺山倒”,说明竹木被砍伐后只能顺山往下倒、往下溜,而不会自己往上爬。而往往,盘山路一般都修建在半山腰上,而且,很多山地根本就没有路。砍伐时竹木顺山倒、顺山溜,会毫无顾忌、一溜到底,到卖树时又得从山脚底下往上背。
试想一下,一方杉木、一吨楠竹,从砍伐、背上来、装车,要几个人才能完成,除去几年、十几年的培管、照看不算,单就卖出去这一项,吃人饭卖牛力的壮汉,每天也不过百拾块钱的收入。如果家里没有男劳力,如果满山竹木需要请工砍伐、背上山的话,竹木价值还不够工资,还得倒贴。
是什么让竹木产业如此不遭人待见?单就楠竹一类,前些年有竹模板、脚手架、竹架板、竹砧板、竹凉席、竹筷、竹篾、竹炭......而现在仅有少量的竹架板、竹砧板和竹筷。
这是一家有二十年历史的竹凉席厂,现在只生产竹砧板一项。
竹砧板在装车
砧板厂围墙外写着“发展楠竹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标语。
这是定制的一次性竹筷。
这是准备制作竹架板
这是制成的竹架板。
这仅有的几样加工,对于漫山遍野的成材竹林而言,远不及十之一二,多数则无用武之地。
工业化取代传统农业,城镇化取代农村,而原生态的深山老林是没办法取代的。竹木生长周期长,实木家具永远都是宠儿,是刨花板、胶合板、纸板无法取代的;竹子在文人的笔下有高风亮节、刚直不阿、宁折不弯、虚心的美誉,有美誉更有很多实用价值。正因为竹子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虚心,也注定它寿夭,几年时间就会老去,或者被大雪压断。这老去的和被雪压断的竹子,长年累月堆积于山野危害不浅。
这是宁折不弯的竹林
这是被大雪压趴下的竹林
百年树人,十年树木,五年树竹。树木可以长年树立,而且越老越坚韧,越值钱。而竹子,尤其是楠竹,五年之后就会老去,更老就会朽坏。楠竹性喜砍伐,每年出笋、每年砍伐,会越砍越发,越发越大。而三五年不砍伐,会不发笋,或者越发越小,直至质变、发黄、成片死亡。
这是已经老死的竹林
这是十年没被砍伐过的竹林
这是成片发黄即将死亡的竹林
成片竹林的死亡必然带来很多可以想象的后果,其一:破坏森林植被;其二:影响森林产业;其三:埋下火灾隐患。
国民经济是多元的,人们的生存环境更是多元的,和谐社会就是由多元和谐共存。当城市的人们闲暇时走出喧闹、走进幽静时,他们欣赏的是绿水青山、生机勃勃的环境,而不是枯黄、死亡、腐朽。
但是,一个不被人待见的产业,一个卖力没有回报、入不敷出的产业,有什么办法能让它起死回生、欣欣向荣呢,有待人们的智慧......
2019.10.21